山西临汾地区现二级冶金焦1050-1070元。
6月13日,是大唐湖南湘潭发电公司2号分选系统技术改造后运行的第43天,一个多月的试运结果显示,该公司60万千瓦机组2号分选系统二级灰出灰率由原来的16%~22%上升到55%左右,销灰单价环比每吨提高50余元,预计今年5至12月份可增加销售收入一千多万元。此项技改工程不仅使灰水比由过去的1:13降低到目前的1:3,年节水量约600万立方米,同时可提取1000吨漂珠及250000吨灰渣,全年创造效益1860多万元。
整个分选及输送系统主要由空压机房、除尘器下设备、输送管线、微珠库、输送配电室及集控室六部分组成。市场就是效益,湘潭发电公司果断决策,对60万千瓦机组灰库分选系统进行技术改造,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中级阶段是实现粉煤灰综合利用,打通企业内循环链条。以往,河北兴泰发电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煤灰通过泵房进入大沙河北岸贮灰场。尽管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具备多重优势,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被闲置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它犹如一座富矿,等待被开发。
近年,国内一、二级粉煤灰资源稀缺,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该公司60万千瓦机组灰库分选系统由于设计先天不足,二级灰分选率一直维持在16%至22%之间,加之设备磨损严重,更加难以保证分选效果,严重影响细灰的产量和品质,这无疑是另一种方式的资源浪费。经除尘器收集到的粉煤灰被气力传送到旋风分离器,由于粉煤灰中不同等级微珠产品的粒径及质量不同,在旋风分离器中受离心力及重力作用被分选成不同等级商品粉煤灰分别被收集进细灰库和粗灰库。虽然使用进口煤的省份多在沿海,但却影响了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煤炭企业,于是山西省政府指定太原海关研究一下煤炭企业进口的有关政策和事宜,想看看煤炭进口到底要不要管,要怎么管。
此外,山西的一些煤炭企业有涉足农业,比如养猪、养牛、养鸡等,还有企业在涉足物流、餐饮等行业,自救态度明确,触角非常广。比如说注册资金达到5000万,且最近三年煤炭进口量累计在100万吨以上。许多研究者的担心在于煤电互保的政策是否会在全国蔓延开来,山西、陕西等省市会不会也实行相同的政策?有传染性,任宁浩警告说。褚向东说自己想休息一下,确实有些累了。
当地去年生意也还能维系的煤炭信息部(即在煤企和运输货车之间的一种中介公司),今年的数量也从500多家锐减至100余家。不少企业都在限产,因为煤价下滑,需求总量减少,企业效益下降,竞争也激烈了。
日前,国家能源局在公布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商品煤管理办法》),拟对进口劣质煤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前煤炭进口完全没有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做。拿5500大卡的电煤来说,如今的价格基本在每吨230-240元,运输条件不好的矿甚至已经降到了每吨200元以下,但即使这样,前来拉煤的客户以及中间商还是少了很多。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现在印尼的很多煤都不能进口了,那么这些企业的生意也就没办法做了,但是对于设立贸易商的准入门槛,企业还是比较欢迎的,这样可以减少竞争对手。毕竟强制一次性退出,不太现实,这对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投资自信心打击会很大,所以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让他们慢慢退出。
这表明,如果未来某个公司想获得煤炭进口的资质,那5000万和100万吨都是必要条件。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一动就赔钱,是今年煤炭市场的真实写照,不仅是煤炭经营公司,还有煤矿。5月份,国家能源局下发文件拟将限制煤炭进口。目前在河南、安徽推广得比较深入,地方政府对于龙头企业或者一些大中型的煤炭企业都会采取一些政策方面的扶持,以此达到对他们保护的目的。
河南出台煤电互保政策、山东限装外地煤炭之后,产煤大省山西也在研究出台限制外省煤炭入晋办法。不想做了,做不下去了。
过去煤炭市场好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库存这一说,煤一运到,马上就被装走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煤炭的需求确实在减弱。
而为了稳定地方财政收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省份开始一轮救市措施。对此,煤炭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廷对时代周报表示,现在很多人不敢接,是对未来的预期无法把握,不好做在于对于未来预期的不明确。主要是政府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倾斜。褚向东现在的库存煤还有60多万吨,这是近年来库存最多的时候。用市场人士的话来说就是以地方保护主义,以此来维护当地企业的生存。这对国内的煤企的确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而各个企业都在采取应对措施,根据自己的资金、产业结构等情况从战略或者策略上采取一些措施,积极地想办法来应对这场市场危机,尽量减少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褚向东主要做的是电煤,大多发往华东、华南的电厂。
内蒙和陕西有些企业甚至还在打着地产的旗号涉足文化产业,比如搞一些文化旅游地产项目等。其实当初不少企业都是想试探下行情,看市场是否会有所回暖,但结果是不容乐观的,越来越糟糕的市场行情让诸多的企业不得不想办法自救,以期能够顺利渡过难关。
地产业是煤炭企业涉足最多的一个行业,如今有实力的煤炭集团都有涉足房地产,因为相对来说,房地产行业的利润还是比较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
李廷分析称,不一定会按照那个文件,但对煤炭进口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的概率很大。此外,根据上市公司的年报以及一线工作人员对公司的具体了解分析,目前这些省市大概有50家大中型煤企开始把业务向其他方面转移,在进行多元化经营,这意味着,很多煤企不仅仅只关注煤炭领域,还在其他领域寻求盈利能力。任宁浩认为,地方政府出台一些保护性的政策是很正常的,因为河南、山东等省份对煤炭的依赖还是蛮重的,而且煤炭企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地政府出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考虑,对煤炭企业还是比较上心的。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现在山东的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在精简人员了。
煤炭市场的供需关系从去年6月开始再一次发生了逆转,供大于求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座谈会现场就有两家煤炭企业表示从去年六七月就暂停了煤炭业务,到现在都没有开始做。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接到这个任务后,太原海关就找了五六家煤炭进口企业过去开座谈会,想让企业谈谈自己的看法。李朝林认为限制进口煤是国家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想建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但这怎么可能?他说,如果这样,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完全可以重回计划经济时代,还可以避免浪费。
2012年,火电发电指标同比增长0.1%,如果算上电厂的能耗提高,煤耗其实是下降的。煤炭进口量的持续增加,让作为煤炭生产大省的山西省也沉不住气了。
限制进口不如改进技术另外,在讨论煤炭业萧条的原因时,进口煤数量一直在增长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6月17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726万吨,比上星期多了76万吨。部分煤企多元化突围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煤炭市场,相关产业亦如此。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些煤企想跨行业发展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煤炭市场从2011年11月开始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到现在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他们在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相对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任宁浩建议,中小煤炭企业如果实力比较强的,可以进一步发展,把重心放在煤炭行业,顺带向上游和下游拓展,争取把产业链完善。
拿银行贷款来说,地方政府可以在中间协调。这些政策很普遍,在中部地区现在是十分常见的。
对于煤炭中间商来说,如果实力比较强,那么在短期之内,就多关注煤炭价格,如果煤炭价格继续走低,就适当增加一些库存,毕竟夏季用电高峰很快就会来了,很多省份会出现缺电的现象,这样火电就还能有一些盈利的能力。根据有关资料,去年有过煤炭进口记录的企业有800多家,今年1-4月,这一数量下降到了560多家。